作者:陈婷
我们公司可自由了,不太好的是每天坐在那好无聊,一天到晚就是刷刷手机,养养绿植,给乌龟换水,久坐胯都变宽了,刷手机视力也不好了…… 我不想学习,公司也没那么容易倒闭,我们订单都排到半年以后了。 我们公司内部分工很细的,所以每天都没什么事做,特别是那些关系户,更得庇护,休假都是几个月请的,因为平常没有工作量,请假也不需要人员替岗。 时间拉回到两年前,一次和朋友A无心的闲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再回看他的这些话,其实已隐藏了关键的预警——“订单排到半年后”“闲到只能给乌龟换水”……这些彼时无人在意的细节,早已悄悄为企业后来的崩塌埋下了隐患。 聊天过程中,A还透露,他所在的这家外企“带薪摸鱼”成风,管理漏洞遍地。我本想尝试劝说A:当今社会竞争大,要建立风险意识,当员工全然不顾企业利益、“蛀虫”横行却无人管,企业早晚会出问题。然而忠言逆耳,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直到近期从 A 那里听闻裁员的消息,印证了我当初的担忧:企业近年每况愈下,订单越来越少,出货全是品质问题;老板每天轮流叫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去“听训”,开会也特意选择下班之后进行,以此宣泄心中不满……据A述说,若不是已故老董事长早些年买下了地皮建了厂房,以现在公司的情况早就撑不下去了,光是房租成本就能终结公司命脉。 现下,公司最大的成本是员工工资——从去年开始,公司就分派了休假指标给到各部门,开始了“拿底薪休长假”模式,部分员工假期结束返岗后,公司也持续未见转机。今年上半年还给一批员工放了长假,直至后面裁员。更糟的是,现有留下的员工多数也开始了上四休三模式,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迎来新的生机,公司仍然岌岌可危…… 当一家企业的文员能在下午三点才发现电脑尚未开机,当研发岗员工入职两年多仍看不懂图纸,当管理岗将供应商回扣视为常态 —— 这些在“繁荣”时期无人在意的荒诞细节,其实已为企业的失控埋下伏笔。这家曾有千人规模的外企,从盛景跌落到裁员困局,与其说是外部环境的冲击,不如说是长期管理失序引发的必然崩塌。 企业管理如同维系大厦的钢筋骨架:平时或许隐于装饰之下不被察觉,可一旦锈蚀断裂,再华美的建筑也会在风雨中顷刻倾颓。 管理缺位:繁荣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 这家外企拥有近百人的文员团队,分工细碎到滋生冗余,执行层职员拥有 “开机自由” ,这种荒诞现象,本质上是组织架构设计的系统性失效。当岗位权责失去量化标准,工作成果缺乏刚性考核,企业就会沦为养闲人的“福利机构”。更致命的是研发部门的技术空转——绘图岗职员连图纸都无法辨识,意味着核心技术环节已被关系户侵蚀成中空地带,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不仅消磨了真正干事者的斗志,更让企业失去了抵御风险的技术根基。管理岗的腐败则如同蛀虫,在供应链环节不断蚕食企业利润,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管理漏洞,实则在悄然蛀空企业的生存根基。 危机应对:管理能力决定抗寒韧性 当订单下行、资金链紧张的寒流来袭,这家企业的应对举措,彻底暴露了管理体系的致命缺陷:无预警、无策略、无方向——缺乏前瞻性的风险预警机制,未能在繁荣期储备足够的现金流;没有科学的人员优化标准,只能以“放长假”这种消极方式拖延危机;缺失有效的业务转型策略,在新机会面前手足无措。 反观那些管理体系健全的企业,在危机来临前早已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凭借完善的人才梯队保持创新活力,依靠灵活的战略调整开辟新的增长空间。管理体系如同企业的免疫系统,健全时能抵御各种风险侵袭,失效时则会让企业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 管理的本质:让每个岗位都 “持续有用” 这家企业的悲剧,在于将管理异化为简单的人员堆叠和权力寻租,却忽视了管理的核心使命:“创造价值”——通过科学的组织设计让每个岗位创造价值,凭借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依靠清晰的战略规划指引企业方向。优秀的管理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糟糕的管理则会让优秀的人才变得平庸。当管理失效时,企业就会陷入 “繁荣期养闲人,危机时无人可用” 的恶性循环,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从 “开机自由” 的荒诞到裁员寒冬的凄凉,这家企业的兴衰轨迹深刻印证了管理的重要性,也是给所有企业以警醒: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筑牢管理的堤坝,才能抵御各种风险冲击,让企业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