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民营小微企业在日常管理及经营活动中,往往反映出两种情况——要么企业没有像样的制度,要么建立的制度成为一种摆设。
提到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书本告诉我们是因为瓦特改良了纽科门蒸汽机。其实认真想想,我们就会发现,那仅仅只是一个事件而已。一个事件只可能是一个诱因,却不构成根本原因,那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在于英国社会构建了引发工业革命发生的制度体系。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建构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体系,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遵循同样的逻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制度≠文件
是提高管理效率的 “操作系统”
如果向企业主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考虑,得到的反馈大概率是“公司的规模较小,构建制度化的管理需要招聘专门的人员”“会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老板本人很有意愿,但公司员工能力不足”等等之类的回答。
很多小微企业主把制度理解成在各个岗位上要有作业指导书,有程序文件,有完整复杂的操作记录等等。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一种误解。这是把目的和手段搞混淆了,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操作记录是制度,但是制度不是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操作记录。制度是企业为了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让内部各个职能和岗位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协作,而建立的一套规则和秩序。
企业的制度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企业根据市场、客户等外部环境的需要,以及自身的规模、资源、目标等内在条件,不断地构建它们之间的连接,优化它们的连接路径,以实现效率不断提升。
既然企业的制度化过程,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过程,那么,民营小微企业为什么却难以推行制度化呢?
/////
表象:制度“难产”的 4 大困境
——市场变得太快,制度追不上。从外部的经营环境来看,市场的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往“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模式已经转化为“快鱼吃慢鱼”的模式,也就是产品高度同质化,这需要企业在客户具有更好的体验感方面下功夫。而民营小微企业的很多决策本来就无规律可行,需要企业主进行快速响应做出决策,按照流程制度进行响应会导致决策周期变长,失去快速反应的优势,从而导致客户流失。
——熟人关系背书,制度变多余。很多企业与客户的业务连接,是基于熟人关系基础而建构的,比如,与客户高层管理人员是亲戚或朋友关系,由于有了这层熟人关系,就等同于提供了一种信任度的背书,客户不需要通过审查企业的制度保障体系来建立信任,觉得 “跟你熟就够了”,制度自然没人重视。
——老板思维定式,制度成束缚。民营小微企业主自己以往就是从事市场或业务工作,在与差异性的客户交往中,形成了见招拆招、解决当下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的经历塑造了他本人在经营与管理自己的企业过程中的跳跃性思维,在思维的底层就抵触甚至排斥制度性的行为规范、以及标准化的秩序,天然地以为这样的条条框框带来的是束缚而不是效率。
——缺乏专业人才,制度没落地。受制于企业的规模,民营小微企业往往无法吸引并留下那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化人员。企业制度体系和专业人才能力不匹配,企业就会掉入“招人—走人—招人”的循环之中。企业内部也无法完成人员的培养,因为怎么培养本来就无经验借鉴,而且人员培养的周期长,又需要花费很高的培养成本。久而久之,制度自然成了“空中楼阁”。
/////
核心:老板的认知与思维是根源
企业的管理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所有基于表观层面上分析出来的原因,肯定不是根本原因,更加不是可以采取措施解决的原因。比如,上面所说的采取制度化的管理需要招聘专门的人员,会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那么招聘了专门的人员,企业就能实现制度化管理的转型吗?从某个角度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真正的核心原因,是在于企业主的认知与思维的局限性。
“思想先于文化,文化先于制度,制度决定结果。”
企业要想推行制度化,真正的起点,恰恰在于小微企业主的思维改变。然而,改变思维是何其困难?当然,这也正好说明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企业家。要做出思维的改变,需要认识自己角色的变化,通过对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尝试找到答案。
/////
思考:企业主认知转变的自我九问
1.我的创业初心变了吗?
——当年是为了 “赚钱养家”,还是想 “做一番事业”?现在的目标是否还一致?
2.想让企业活多久?
——是做 “短平快” 生意,还是打算做成 “百年品牌”?放弃的底线是什么?
3.我们企业的客户群体是谁?
——我们给客户群体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4.客户觉得我们企业给它带来了什么价值?
——他们买的是产品本身,还是 “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个供应商,他们会损失什么?
5.我在公司该扮演什么角色?
——是 “救火队长” 还是 “战略规划者”?该放手让团队做事了吗?
6.我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确立了什么样的方向?
——每个发展阶段需要哪些能力支撑(比如管理、技术、资源)?
7.我如何衡量团队内部协作的效率?
——现在是靠 “感觉” 评价,还是有具体标准?每个岗位的价值该怎么量化?
8.我们怎么确定需要哪些能力?
——“能力可以系统提升” 吗?有没有制定学习计划,还是只靠 “经验试错”?
9.我们的激励机制如何?
——能力、业绩、行为?我们的激励能否保持持续性?
/////
你觉得小微企业推行制度化最难的点在哪?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